当前位置:首页>>检察业务>>公益诉讼
公益诉讼
下雨天,检察官为什么还要往野地里跑……
时间:2019-06-19  作者:  新闻来源: 【字号: | |

  一直等到下午3点钟,天气终于有点好转,由中雨变成了雨雾。“不能再等了,出发。”随着检察三部<筹>负责人的一声令下,几名干警立即拿起公文袋、相机等办案必需品,驱车赶往十几公里外的污泥治理现场。

  到达现场的路上,有座很窄的小桥。二十多年驾龄的老司机也是在干警们的指挥下,提心吊胆的用“龟速”将办案车辆开了过来。

  01-验证才能进场

  施工场地的大门紧闭,办案检察官在出示了证件后,才得以进入。仔细观察,整个污泥堆放场地,全部用彩钢板牢牢围住,确保了施工和周围环境、人员的安全,为整改责任单位的这些安全措施点个赞。

  施工单位资质介绍、项目概况、工艺流程图、安全生产防范措施……虽然,在野外条件下有些简陋,但一个不少,规范有序。

  02-实地检查监督

  与施工企业的负责人进行交谈,详细了解施工流程、梅雨季节安全防范措施、施工进度等详细情况,并对施工方提出的一些困难进行逐一记录,准备带回来后,认真研究分析,积极协调解决。

  站在已经完成污染整治的地块上,看着远处尚未开始无害化治理的污泥,新鲜的黄土和黑黝黝的污泥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深感保护绿水青山,维护公共利益的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任重道远。

  03-归途发现新线索  

  看到污泥整治工程顺利推进,办案检察官的心事稍稍放下。为了不再过那个有点危险的小桥,我们另外选择了一条稍远的道路回单位。没想到,歪打正着,居然在路上又发现了一件公益诉讼的线索。

  在路过一个水库大坝下方的防汛道路时,居然看到一段百余米长的垃圾带,防护围栏也损坏了近200米。“距离水库大坝只有几十米,这里可是一级水源保护地,怎么能有这么多的垃圾存在?”拍照固定证据,用步距初步量取范围,纵然鞋上、裤腿沾满污泥,谁也没有说脏说累。

  “回去后,进一步完善相关证据,确定行政主管单位,马上制发《检察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