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嫂之间因家庭矛盾引发故意伤害,要不要提起公诉?不服生效裁判申请检察监督,如何释法说理……2020年,合肥市庐阳区检察院在司法办案中,坚持以公开促公正,边实践边探索边总结,努力趟出一条检察公开听证制度在基层检察院落地生根的路子。
“该案是民事纠纷,不涉及‘套路贷’等刑事犯罪。在民事纠纷中,双方当事人都存在一定过错,法院的判决结果合法合理……”今年5月底,庐阳区检察院组织的一场公开听证会上,听证员安徽大学法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陈结淼,就申请人的疑问,发表了专业看法。
“双方当事人矛盾较为突出。”据办案检察官罗润介绍,在全面查清案件事实的基础上,决定通过公开听证的方式“开门办案”,并邀请人大代表、法学专家等“外脑”担任听证员,加强释法说理,提升办案质效和检察公信力。听证会后,申请人李某对庐阳区检察院作出的不支持监督申请决定表示理解,并很快支付了赔偿款项,一桩纠缠数年的烦心事就此了结。据悉,该案系合肥市检察机关首次对民事检察监督案件进行公开听证。今年10月,被评为全国检察机关公开听证五大典型案例之一。
锣不敲不响,理不辨不明。“进行公开听证,并不是踢皮球,而是借助‘外脑’智慧,提高案件审查质量,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庐阳区检察院副检察长张卓对前不久该院通过公开听证办理的一件涉民企案印象深刻。
一民企负责人因涉嫌虚开增值税发票罪被移送庐阳区检察院审查起诉。检察官办案组通过现场调查走访、综合分析全案事实及证据后认为,犯罪嫌疑人系初犯、偶犯,犯罪情节轻微,自愿认罪认罚,且已全额补缴税款及滞纳金。据此,办案组提出了拟不起诉的审查意见,并召开公开听证会,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办案民警、税务机关代表、工商联及行业代表等社会各界人士参加,认真听取意见建议。
充分参考公开听证结果,庐阳区检察院依法对该民企负责人作出不起诉决定。一家年纳税额150万元左右的民营企业从濒临倒闭走向新生,将近30个就业岗位得以稳定。
经统计,今年以来,庐阳区检察院共召开公开听证8次,70余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社区工作人员、普通市民等社会各界人员作为听证员,监督检察机关规范执法办案,积极发表听证意见。公开听证的范围也由以往的不起诉、羁押必要性审查等常规类型,逐步向民事行政检察监督、刑事申诉复查等新领域探索拓展,取得良好成效。